推广 热搜: 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家庭  教育  初中  知识  教育资讯  高中  学习  小学 

轻的爸爸妈妈比较急于求成

   日期:2025-05-13     来源:www.huijianjun.com    浏览:683    
文章简介:建议设立“家庭教育日”、建议为家庭教育立法、建议将家庭教育纳入大学课程及结婚以前培训……两会期间,有多名代表、委员谈到了“家庭教育”这一定义。所谓“家庭教育”,并不是只是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,也包括爸爸妈妈的成长。
父母自身也需成长,专家称:年轻的父母比较急功近利

建议设立“家庭教育日”、建议为家庭教育立法、建议将家庭教育纳入大学课程及结婚以前培训……两会期间,有多名代表、委员谈到了“家庭教育”这一定义。所谓“家庭教育”,并不是只是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,也包括爸爸妈妈的成长。

然而理想前凸后翘,现实骨感,家庭教育遭遇多重尴尬:还没有做爸爸妈妈的小年轻对家庭教育指导不有兴趣;做了爸爸妈妈的人想要提高我们的家庭教育水平,却没时间去学;有空闲又有学习动力的爸爸妈妈,又不了解找哪个去学……

现实


不知从何时起,岳阳与朋友间的聚会成了婴幼儿教育吐槽会,孩子买什么吃那些、上哪家的早教班、花了多少“奶粉钱”,听得岳阳一头雾水。直到两年前,他也有了我们的孩子:“我终于能插得上话了。”


有了孩子,最让岳阳触动得,倒不是付出了精力,掏空了腰包,而是婴幼儿教育理念的各种冲突,老少两代看法不同,夫妻之间想法不同,就连育婴课程上的说法也南辕北辙:“拿哄睡说吧,有些说应该哄,有些说不该哄,都有一大堆道理。”


“除去一些比较基本的,譬如少吃盐一类。几乎每件事有不同说法,大家聚会里都说,最后用哪种方法,就靠家哪个比较‘狠’。”也正由于此,岳阳与老婆都感觉所谓的“家庭教育”只不过噱头,“都说自己那一套对,但实质呢?我目前比较相信的说法就是,爸爸妈妈是哪种人,就会培养出哪种孩子。刻意去‘学做爸爸妈妈’并没意义。”


领会到婴幼儿教育痛苦的还有胡婷,她在半年前刚刚生下了二娃,劳累的养孩生活,让她连基本的情绪管理都非常难做到。在胡婷看来,家庭教育这方面还是学些方法更为可靠。


“大宝一周岁的时候,我就已经开始看家庭教育类的书本了。”胡婷表示,市场上的图书海量,理论也是五花八门,自己选书的办法倒也简单,就看购书网站的推荐和排名。除去看书以外,朋友之间推送的一些婴幼儿教育信息她也时不时会珍藏两条:“那些太鸡汤、太笼统的不再计较,告诉你具体如何做的我会多看看。”


看书和看文章虽然挺有用,但毕竟涵盖的内容有限,身边的朋友又不好意思老去询问打搅,胡婷曾冒出过报一个“父母培训机构”的念头,可在网上搜索的时候,她总感觉这类培训机构不太可靠。“有的页面做得跟电视购物广告似的,还有些提供课程试看,点进来居然是一堆人在屋子里跳健美操。”


很不容易找到一家看着比较专业的机构,可在电话咨询的时候,他们的推广态度又让胡婷有的退缩:“人家仿佛把我当成找工作的了,总是跟我推荐什么证书,说报这个班考下证就能自己给其他人开课了。我就是想简单学一学,你老让我去开课干吗呢?”


爸爸妈妈成长有心无力


“不可以说学没意义,要看如何学。”虽然与岳阳是相识二十年的“死党”,在婴幼儿教育方面,刘溪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想法。在他看来,为了孩子改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,甚至可以说,孩子的出生,是爸爸妈妈“第三成长”的最好契机。


“目前一说学做爸爸妈妈就是为了孩子,这个想法不对。”刘溪感觉,孩子是面“镜子”,能照出爸爸妈妈原来的问题所在,因此爸爸妈妈的改变,最后是我们的成长:“就譬如孩子没耐心,你该如何教育?假如你平常都没耐心,什么方法都没用。所以最好的方法,在于深思你平常如何做的,给孩子作出了什么示范。”


刘溪的说法,在韩鹏飞看来有点像“圣人理论”——虽然听起来合理,但想做到实在太难。


“现实还是非常骨感的,改变起来哪有那样容易。譬如说培养孩子的安全感,爸爸妈妈应该多和他一块玩,多伴随。可单位每天加班,我如何伴随?”谈起婴幼儿教育,韩鹏飞大倒苦水,在他眼中,“学做爸爸妈妈”虽有必要,但连什么时间学都成问题。特别是社会角逐激烈的背景下,城市爸爸妈妈总是背负着多重重压,“有时加班回到家,真是强打精神再陪陪孩子。看海外动不动就全职母亲,要不就临时保姆,真是想都不敢想。”


“我感觉咱们这个社会,对于爸爸妈妈还是不够友好。”韩鹏飞的儿子今年刚过1岁,原本孩子出生时,韩鹏飞与老婆计划携带孩子“游遍全国”,然而带娃不到1年,他们就打消了这个念头:“各种配套太差了,我目前感觉敢带娃外出的都是超人。”


“公共场合没母婴室,到处有人抽烟这都不说了,就连孩子拉大便,你都没地方处置。”就在上周,韩鹏飞还遭遇一次尴尬,孩子在商场里忽然大便,他却找不到一处可以换纸尿裤的平台,只能由老婆拎着孩子,大庭广众下“悬空”为孩子换洗:“感觉我的精力都在这上面,所以非常难遵循什么大道理。”


看法


编者:学做爸爸妈妈应该包括什么方面和内容?


沈荟馨(好安心母亲心理学院开创者、资深心理健康咨询师):我觉得孕产婴幼儿教育期的整个过程,包含其中的生理和心理的改变,合格的爸爸妈妈都要去知道。其中心理方面,我感觉非常重要的有三门课程必须要学。


第一门就是亲密关系,也就是社会心理学中所说的亲密关系。其重点应该是有了孩子将来,夫妻双方的亲密关系。有了孩子将来,夫妻的亲密关系该如何处置?这里面还包含家族亲戚关系的处置,婆媳相处方法等。


第二部分该学进步心理学,一个小朋友,从0岁到十八岁,这个阶段他们具体历程了什么头脑和身心的变化。你需要学会这类,才了解孩子在哪种阶段有哪些样的反应是正常的,才会正确地去应付,而不是大惊小怪或者横加干预。


第三个尤为重要,我觉得是中国爸爸妈妈特别该学习的,就是如何去尊重孩子。由于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,爸爸妈妈怎么说你就得听,可是如此的教育模式已经很不符合目前社会的进步。大家主张的是父母需要听孩子的话,要去辅佐孩子成长,不是引导孩子成长,这是两个定义。


所有这类常识和观念,从夫妻决定要孩子的时候,就应该去学习。当然,这个学习未必是刻板的去上课,可以有多重学习形式,而不是像网上段子说的那样,当爸爸妈妈需要去考个证。


编者:公众对于“学做爸爸妈妈”有什么认识误区,年轻爸爸妈妈又有什么常犯的错误?


沈荟馨:我感觉最主要的误区在于,大伙对于婴幼儿教育只停留在办法论的探讨上面。总是都是“我要掌握一些方法”,譬如孩子如何做的时候,我该怎么说样的话。


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可能由于生活步伐比较快,比较急于求成,总想找到一劳永逸的技术去做爸爸妈妈。


可是事实上,更要紧的是“修炼内功”。譬如有的妈妈就会说,“唉呀,我明明了解我不应该对孩子发脾气,可是我就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”。所以这个并非说他们不会办法,而是“内功”不够,连他一个人的人格都不够健全,或者说他一个人的不少问题都没得到解决。


还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,我觉得是大家总是把爸爸妈妈的责任分开。一说要上爸爸妈妈教育的课程,仿佛都是母亲。假如有如此一个课程,90%来的都是母亲。


这其中有的客观是什么原因,譬如父亲要去赚奶粉钱,大家的社会传统就是这样。但本质上,这还是没形成好的婴幼儿教育方法。有个定义叫“丧偶式婴幼儿教育”,夫妻双方只靠一方去带孩子,那父母的心里肯定有个窟窿是填不满的,她(他)如何携带孩子成长?所以大家讲爸爸妈妈教育,肯定是爸爸妈妈都要参与进去的。


在中国大家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,那就是年轻的夫妇让我们的父母去带孩子,老一辈父母呢,也非常自信,感觉自己是经验丰富,抢着带孩子。但大家需要有意识,做爸爸妈妈是需要不停成长的,而不是去将责任推卸给其他人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